首 页 人大机构 领导讲话 民族立法 监督工作 人事任免 代表工作 调查研究 纪检工作
信息检索:
2013年3月3日
加强代表联络站建设 搭建代表群众“连心桥”
来源:茂县人大常委会 更新日期:2017-09-07

茂县人大常委会    周启军

 

为建立、健全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工作制度,进一步密切各级人大代表与原选区人民群众的联系,充分发挥我县人大代表在“五地一中心”建设和“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活动中的作用,根据州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建立乡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工作的要求,我县乡镇人大代表联络站于今年6月正式启动。经过两个月时间的试点、探索,联络站建设初具雏形,取得初步成效。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代表联络站建设以人大代表依法行权履职为基础,以密切联系群众为抓手,以“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疏导社会负面情绪”为目标,致力于加强代表与选民的密切联系,为群众排忧解难。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加强了对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强化了工作制度,拓宽了服务途径,创新了活动形式,提升了履职实效。

(一)着力抓好代表联络站软硬件建设。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联络站建设,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明确县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主抓,县常委会人事代联委具体负责,要求各乡镇要因地制宜,建好、管好、用好联络站,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是确定办公场所,明确组织机构。各联络站配备了专门办公室,设站长1名(由乡镇人大主席团主席兼任),联络员1至3名。各乡镇根据实际,延伸了代表联络站平台,在村(社区)建立了人大代表联络分站。     

二是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工作流程。一是进一步建立完善了《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制度》、《人大代表职责》、《代表接待选民制度》等8项规章制度,并悬挂上墙,做到:“三公开、四统一”。“三公开”是指:“公开代表信息,公开接访制度,公开接访职责”;“四统一”是指:“统一选民接待日,统一制作代表名片,统一专用电话号码,统一工作流程”。联络站因地制宜,按代表数量的多少确定接待选民日,如南新镇代表相对较少,就确定每个单月的20日为接待选民日;凤仪镇代表多,就确定每月第二周的星期五为接待选民日。二是完善了联络站工作流程。在联系、接待、走访选区选民的基础上,联络站将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和社情民意归纳整理,交由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对所有材料进行归类,能答复的立即答复;需要同级政府办理的,转交同级政府办理;同级政府不能办理的,提交县人大常委会相关委室协调县人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办理;如果明确是不予受理的,将告知选民相关情况后不予受理。当反映的问题有了办理结果,将在第一时间通过联络站反馈给选民。

三是代表科学分组,依法行权履职。各联络站按选区和代表工作实际将代表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活动,要求所有州、县、乡三级代表都分期分批进站开展接待走访选民活动。

四是提升代表履职能力建设。为切实提高代表的履职水平,今年6月,县人大常委会组织90余名代表及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到成都进行履职培训。各乡镇也陆续开展了代表学习培训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代表学习培训,我县代表的履职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五是提升代表接访、走访能力建设。在接访、走访群众过程中,明确要求每位代表都要努力做到:要热心接待选民、用心收集民意、真心调处纠纷、关心群众切身利益;要认真听取选民所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并认真做好记录;要求各代表小组要组织人大代表对群众反映的建议进行实地查看,并提出对建议的处理办法;针对提出的问题,能在现场解答的就立即答复,镇、社区层面能解决的就立即督促解决,不能解决的要及时反映给有关部门,并要求相关部门能及时研究,提出解决办法措施,尽最大努力给群众满意的答复;要定时向选民作出解答,保证选民提出建议意见,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通过人大代表联络站这个活动平台,不仅使选民更进一步了解了人大代表的职权和作用,也拉近了代表与群众的距离。

六是抓代表联络站效能建设。联络站不能为建而建,不能搞形式,关键是要有效果。我县代表联络站始终以联系选民、服务选民、畅通诉求为抓手,切实拓展代表履职空间,提升人大代表履职实效。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联络站注重坚持“三个”结合,即:代表结合,州、县、乡镇三级代表开展履职交流工作平台结合;内外结合,联络站站内接访与代表走访、视察调研相结合;主题与非主题结合,围绕中心工作,确定走访主题活动与日常群众想什么盼什么相结合。通过“三个”结合,不断丰富了代表联络站的工作内涵,有效发挥了代表联络站反映社情民意的“直通车”作用,使代表联络站效果得到提升。

(二)创新工作方法,密切联系群众。在工作中,各联络站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方法,凤仪镇代表联络站分站创造了代表联系选区选民、代表联系网格员、代表联系楼长或村(居)民小组长,代表接待选民来访、走访选民的“三联二访”工作法,使得民情通道更加畅通、快捷、准确;南新镇代表联络站结合实际,创办了“代表夜校”,利用夜校学习宪法、地方组织法、代表法和监督法等法律法规,交流心得体会,总结履职经验,并及时通报人大活动开展情况,使代表及时掌握党委政府工作部署,拓展知情知政渠道,努力提升代表履职能力,为代表联络站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三)讲究工作质量,注重实际效果。

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始终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系与协作,我们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发现、解决了一批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称赞,联络站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密切联系群众,广泛听取民意,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搭建代表与群众的连心桥。今年7月中旬,部分群众通过网格化平台向外南社区联络站反映,河西B区廉租房出现屋顶漏水现象,影响群众正常生活,联络站联系部分代表,实地调查后确认情况属实,将此情况形成建议交由凤仪镇政府,凤仪镇政府高度重视,立即与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取得联系,协商解决办法,于7月底对该楼完成了防水处理。群众为联络站的工作效率竖起了大拇指,称此事曾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都没有得到及时解决,没想到联络站从得到问题反映到协调解决问题,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联络站真是为我们办实事、解难题的高效率工作站。

二是化解民怨,增进代表与群众的感情。南新镇代表联络站在接访安乡村王静等选民时得知,正在修建的安乡村六组与八组的灌溉水管可能存在隐患,要求县水务中心联系设计方更改设计,村委会几次与之协商无果,引起了全村群众的不满,有人还主张阻挠施工。当时接访的县人大代表马权银和邱光德立即将情况告知了南新镇人民政府,要求镇政府协调及时处理。南新镇人民政府立即联系县水务中心,县水务中心又联系了设计方代表。就在当天,县水务中心技术人员、设计方代表和南新镇分管领导一同到实地查看并给群众做解释工作,并得到了群众的认可。至此,安乡村群众与灌溉管道设计方在人大代表联络站的促成下愉快地达成了一致意见,顺利地解决了问题,增进了代表与群众的感情。

三是随时了解民情、倾听民声、反映民意,使各级代表履职更“接地气”,从而提高代表建议的质量,提高对群众反映问题的解决率。

截止目前,我县人大代表联络站共开展接访、走访活动51次,收集选民意见建议共59件,解决或基本解决42件,占72%。

二、探索与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是争取党委支持是联络站成功建设的关键。得到各级党委的大力支持,有利于统一思想,调动各方力量的支持和配合,使联络站建设事半功倍。担任领导职务的代表主动参与,以身作则,带头参与接访走访,更有利于群众热点问题的解决。

 二是落实人大牵头是联络站开展工作的基础。各乡镇联络站站长由乡镇人大主席兼任,并负责联络站管理、运行等日常事务,这是乡镇人大主席团的性质决定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密切人大与代表的关系,才能加强人大代表与原选举单位及基层群众的经常性联系,才能更好的为代表履职行权服好务。

三是代表积极参与是联络站健康运行的前提。联络站建设的目的,就是使之成为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阵地、群众实现有序政治参与的窗口、社情民意充分表达传递的平台,如果有站无代表参与,那就形同虚设,达不到建站预期目标。
     四是多方配合是联络站取得成效的保障。在工作开展中,群众的诉求往往涉及多个部门,不是一个部门就能解决的,为了更好、更快、有效解决群众诉求,需要多部门参与、配合,形成合力。

三、今后打算和工作安排

一是加强对代表学习培训力度。对人大代表的学习培训制订长期计划,提高学习培训质量,努力拓宽代表的知识面,提高代表履职水平。

二是加强对联络站的宣传力度。要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大力宣传代表联络站的职能和作用,不断提升群众对代表联络站的知晓率,通过广泛宣传代表履职尽责的事迹,扩大社会的影响面;要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到代表联络站来,使代表联络站这一新型平台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努力营造“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舆论氛围,形成全社会尊重代表权利、支持代表履行职责的社会环境,充分调动和激发人大代表履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发挥其在联系人民群众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民主决策中的民主渠道作用和地方经济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是不断增强联络站工作的实效性。要进一步探索创新联络站正常运行的工作机制新格局,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代表活动,有计划地组织代表参加执法检查和视察、调查、评议等活动,更好地密切代表与选民的联系,为代表依法履行职责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激发代表参政议政的责任意识。努力把代表联络站建设成为代表履职尽责的“加油站”、化解矛盾的“金钥匙”、社情民意的“信息台”、凝心聚力的的“连心桥”。

虽然我们在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联络站管理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联络站建设的目标还存在着不小的的差距,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学习和借鉴兄弟市县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在州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不断推进我县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取得新进展、联络站运行取得新实效、联络站管理取得新成绩。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阿坝州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网站投稿邮箱:abzrdwlzx@163.com 联系我们:0837-2851966 举报电话:0837-2851966 蜀ICP备:08000861号 技术支持:阿坝电信
四川省互联网举报中心